服务

用户截肢后的心里支持

 

一、心理调整阶段:从接纳到行动​

​允许情绪释放:​情绪管理​:术后1个月内,每天设定15分钟“情绪时间”,通过哭泣、写日记等方式释放压力,结束后进行简单活动(如整理物品)转移注意力;​家属配合​:避免使用“残疾”“伤口”等敏感词,用“手术部位”等中性词汇沟通,陪同观看残奥选手纪录片(如夏伯渝登顶珠峰),以真实案例驱散恐惧

重建生活掌控感​:​渐进式目标​:制定3个月生活重建计划(如第1个月独立洗漱,第3个月恢复社交),通过小目标积累成就感;​掌控训练​:鼓励患者参与康复方案制定(如选择假肢类型、调整训练强度),增强对生活的控制感

二、心理干预方法:专业支持与自我调节​

​心理咨询与认知重建​:​个体咨询​:每周安排1次心理医生辅导,使用合理情绪疗法(ABC理论)纠正“残疾=无能”等错误认知,帮助患者重新定义自我价值;​团体支持​:加入手部残缺互助小组,分享康复经验与生活技巧(如单手系鞋带),通过同伴支持减少孤独感。

​情绪调节技巧​:​放松训练​:通过深呼吸、渐进性肌肉放松缓解焦虑;利用正念冥想减轻幻肢痛感知;积极暗示​:每日记录3件“我能做到的事”(如单手完成早餐),强化积极自我认知。

三、生活重建与职业赋能​

技能培训与适应性训练​:​生活技能​:开展单手生活技巧培训(如使用辅助餐具、单手打字),提升自理能力;​职业转型​:提供职业技能评估与培训(如计算机操作、手工艺品制作),帮助用户重返职场或创业。。

假肢使用心理适应​:​理性认知​:明确假肢功能边界(如无法完全替代原手),避免过度期待引发心理落差;​渐进式适应​:从佩戴假肢站立开始,逐步过渡到抓握、书写等精细动作,通过阶段性成功增强信心。